English

●读者来信

2000-12-13 来源:中华读书报 万凌云 我有话说

在2000年秋季大中专教材的追订中,笔者向北京一家出版社报要一种计算机类图书,这书定价42元,拟追订248册,如此算来,一笔书的码洋就近万元。在笔者看来,这算是一笔不小的生意,由此订数和码洋奠基,应到货无虞。

不想和那家出版社发行科联系,却被对方业务员告知:此书已没有库存;心惊之下马上追问:若时间见许,贵社能否加印?答曰:恐怕不能;情急之下再三协商:无论如何请帮帮忙?再答:加印之事要请示社长。

事隔两天之后再度追电话过去,回告:经请示,不能加印;并且像宽慰似地告诉笔者:要追订这本教材的并非你一家书店。

在常年与出版社订货中,这种“不加印”的事并不鲜见。对一些有需求、有市场的脱销书(或教材),出版社不予加印已衍生成为一种“不加印现象”。并且,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,这一现象在一些热点选题较多、专业性较强的大型出版社频发。因无替补可代,基层店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销售夭折。

基层书店销售业务之难已不用赘言,不用说上万码洋的销售,即便是上百码洋的销售也不敢轻言放弃,但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出版社没有书,基层书店又能怎样?

作为一名基层书店业务员,也许可以代表广大基层书店,问一句:出版社,到底要有多少订数,或者说多少销售码洋,你才肯开机“加印”?!

[值班总编推荐] 梅长苏吃上外卖了,影视剧的降格?

[值班总编推荐] 《求是》杂志发表习近平总... ...

[值班总编推荐]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